请记住那个响亮的名字

  • A+

无论是抗击灾难,还是守卫安全,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太多太多的震撼,太多太多的感动,在国人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请记住那个响亮的名字
  在人们的记忆中,2008年是那么的不同寻常:那场铁塔扭曲得像变形金刚的雪灾;那撕裂人心的大地震;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所有这些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然而,有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却在心中永恒,那就是:中国军人!
  在此,我们只采撷几个实例,以飨读者。
  
  救灾期间,我团飞行2073架次
  
  5月12日16时10分,我们受命紧急飞赴灾区勘察灾情,拍摄大量图片影像资料,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从12日到13日,我团先后6次派出24架直升机向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以及汶川县城突进,但都因气候恶劣没能成功。
  14日7时48分,我团两架直升机再次向映秀镇突击,有很多水电站的映秀镇到处是密如蛛网的高压电线,震后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很难找到一块可供着陆的开阔地。飞机在映秀镇上空盘旋50分钟后,终于着陆成功,将首批救灾物资送达震中,并抢运出17名危重伤员。
  同日9时06分,3架飞机飞向汶川县城,他们历经超低空穿越高压电线等艰险,最终将飞机降落在一个不足50平方米的河滩上。至此,我团打通了通向所有受灾县城和重灾乡镇的“空中走廊”。
  从成都到汶川的空中航线,被飞行员们称为“死亡航线”。在这条航线上,尽管我们一次次化险为夷,把“死亡航线”变成了“生命通道”,但不幸还是发生了。5月31日下午,邱光华机组奉命到理县运送地震中受伤的群众,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不幸失事。6月10日上午,在邱光华机组执行任务航线附近的深山密林中,找到了失事直升机残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抗震救灾期间,我团共出动直升机31架,飞行2073架次。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空中历险记,都有一个战胜艰险的感人故事。(口述:成都军区某陆军航空兵团团长栗国 整理:黄龙 黄建华)
  
  我在唐家山的6天7夜
  
  空中通道迟迟无法打通,上级命令我们徒步挺进唐家山堰塞湖排险。
  5月26日早晨6时半,我随大部队从北川县任家坪集结向唐家山出发。我们每人至少负重26公斤,其中包括炸药、帐篷、铁锨、十字镐、干粮等物资。
  山上根本没有路,陡峭险峻的地方,坡度达70度以上。我们在刀尖般锋利的乱石丛中行走、攀爬……身边不时有踩落的石头滚过,耳边不断传来山体滑坡的声响。
  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大家都出现了体力透支。很多官兵的衣服被荆棘刺破了,手臂被刺得鲜血直流,脚也磨出了血泡。为减少负荷提高行进速度,我们只留下炸药和抢险工具,身上尽量少带给养。下午2时30分,我们终于到达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
  当时,堰塞湖的湖水每天以两米的速度上涨,坝上数百名官兵面临随时溃坝的危险。但我们已经忘记了这些,只知道开着挖掘机不停地干活、干活。一天24小时,我们实行两班倒轮流作业。每天12个小时干下来,手脚都发麻,全身骨头好像散架了一样。
  抢险战斗就是在挑战生命极限。起初两天,空投食品物资还没有到位,我们每人每天只有一盒压缩饼干。
  晚上,峡谷里的堰塞湖坝体上,风很大,温度低。一顶不到8平方米的帐篷里要睡20多个人。帐篷有限,有的战士只好露宿坝顶,天亮的时候,褥子几乎都可以拧出水来,尽管是这样的条件,大家一躺下很快就鼾声四起。
  从5月26日至31日,我和战友们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连续奋战了6天7夜。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在我们手中终于完成,于31日按照施工方案开挖出一条满足洪水泄流的泄流槽。在那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抢险,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仍然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口述:武警水电三峡指挥部六支队三级士官蔡小聪 整理:史志强徐景健)
  
  8月8日,我在鸟巢核心区域
  
  8月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就坐在第五看台的核心区域,是一支近200名武警奥运安保队员的“小头目”。
  第四看台是国家领导人和几十位外国元首所在的看台,第五看台是离这个区域最近的安保区域。从我的位置目视前方,就可以看到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节目。然而,我的视野里只有如潮水一样的观众。
  奥运会开幕前,部队又接到上级命令:选拔100多名高素质武警官兵,组建一支应急奥运安保队。第二天,我们就开始进行各类考核,除了政治背景要绝对可靠外,还要进行军事、政治、紧急情况处置等方面的考核。经过一个多月的筛选,近200名身材标准、长相英俊,各项考核均出类拔萃的官兵被挑选出来,他们将担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核心区域安保执勤工作。
  到8月初,我们已经参加了5次大的演练,4次综合彩排,1次应急安保力量反恐演练。2008年8月8日晚8时许,五星红旗在“鸟巢”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那是激动、兴奋和自豪的眼泪。(口述:武警北京总队七支队某大队大队长赵彬宝 整理:姚洪华 史照栋)
  
  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解放军
  
  2008年1月26日上午,衡阳市委的告急电话打来。在部队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我带领官兵们立即拉开了衡阳抗灾保卫战的序幕。
  下午5时,我们在冰天雪地中已忙了将近一天,正准备吃饭,电话再次响起:松江煤矿发生坍塌,电力中断,保障耒阳火电厂的电煤无法正常生产。我知道这是事关长沙、衡阳供电的大事,当即放下碗筷,指挥调度,3分钟后,我们的车队就出发了。
  当6吨电缆被及时送到松江煤矿时,矿领导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感动地说:“我也探过这条路,你们是冒着生命危险闯过来的啊!”随后几天,我旅官兵数百次往返穿行于电厂、煤厂、故障点之间。1月31日18时,随着夜幕降临,已经断电数天的城区终于亮了。
  京珠高速被称为“京珠大动脉”,冰雪灾害使数万车辆受阻,数十万亟待回家过年的群众被困路上。温家宝总理作出指示:“务必在48小时内打通京珠高速。”
  2月3日12时,接到上级通知,我立即带领1500多名官兵赶往京珠高速良田段,这时我们已经连续奋战了9天。当天下午5时30分,我们到达任务地点,立即投入破冰清障会战中。
  2月4日凌晨3时56分,最后一段坚冰被破开,受阻车辆慢慢驶离被困了十余天的地段,被寒冷和饥饿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群众们,一下子露出了难得的笑脸。
  2月10日中午,衡阳抗灾保卫战刚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又接到支援郴州的急令。此时的郴州一度成为被冰雪封锁的“孤城”,数百万居民被困。
  当官兵们抬着重达一吨的电杆上山时,由于上坡和拐弯时受力不均,肩上瞬间负重有时达200多公斤,我们都被压得嘴唇咬出了血。可是一想到没有电,京广铁路难以畅通,就没有一个人退缩。“一二三,加油”、“同志们,加把劲啊”这样的吼声、喊声回荡在大山之间。当地群众目睹这一切,感慨地说: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解放军。(口述:广州军区某防空旅旅长项建国 整理:王飞)
  (马明摘自新华网)
(作者:)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