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洋婚”真麻烦

  • A+

开个“洋婚”真麻烦
  开个“洋婚”还真麻烦。中国的大年夜(当然按美国当地时间计算),我的洋男朋友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突然单膝下跪,手捧戒指向我求婚。虽然在电影上这种情节看了无数回,也算是“身经百战”了,我还是没想到美国人在关键时刻玩真的。于是大不好意思,“做贼心虚”般一个劲地“好好好,行行行”,赶紧把眼前的人儿扶了起来,这终身大事就这么订下来了。
  不过,在了解了美国人结婚的“ABC”以后,我几乎是立刻就打起了退堂鼓。
  
  一年时间加上一两万美元
  
  早在我出国前,我就看过大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加上以前在电影里目睹过的无数次外国人的结婚场面,我以为外国人结婚无非是要去教堂,要穿婚纱而已,和周遭要好的几个外国女同学一打听,才知道在美国办一场“真正”的婚礼不是件容易事。
  花上一年的时间以及一两万美元的“成本”办一次“一般”的婚礼,这在美国司空见惯。这样想来,那些中国留学生去趟市政厅就算结了婚,简直潦草得不像话。
  不知哪来的统计数据,说美国人婚礼的花销一般在1.7万美元左右,和各地区的物价及消费水平有关。以中国人的普遍眼光来衡量,那里的一切都贵。比如美国人结婚习惯消耗大量的鲜花,新娘手里捧的,车上挂的,教堂和餐厅里摆的,得花上个两三千美元。
  一件新娘穿的结婚礼服要在六七个月前就开始与商店预订,然后一遍遍地试、改、再试、再改。美国新娘不兴租礼服,一般都买新的,花上1000美元很正常。不过,也可以穿由母亲或家族其他人穿过的旧礼服再改制的,被视为有特殊意义,又另当别论。婚纱的事挺折磨我,问题的关键是,按美国人的规矩,婚纱得我自己买,还不能让男方人看到,而在美国买套婚纱最最便宜的也要一两百美元,像点样子的还得几百甚至上千呢!对我这个穷学生来说,实在是有些太贵了。本来也曾想买一套美国女中学生毕业典礼时穿的一种白裙子,样子虽然简单但有点婚纱的意思,想蒙混过关,不过我娇小的身材实在不配合,只好退掉,可就这还一百多美元呢,我只好趁暑假“打道回府”—回到国内,想买一件便宜一点的婚纱,姐姐自告奋勇,“没事,就在北京买,甭管多少钱,姐送你一套当结婚礼物。”于是我在一个上海老板的店里选中了一件,一朵一朵手工扎制的白玫瑰,膨起的纱裙,穿上去又美丽又可爱。美国人死也不会相信我不到30块(美元)就全搞掂了。
  在美国,还有一项大的开销把我吓了一跳,那就是婚礼中的拍照。我打听了一下,在我所在的小城里,随便雇一个摄影师在婚礼过程中拍照,就要数百美元。报价分为三等,如果只拍教堂内的场景,要价550—600美元,其中300—400美元为摄影师的出场费和劳务费,余下的是冲印照片的钱;如果再包括教堂外与亲人朋友的一些合影什么的,大概要价1500美元;要是再包括吃饭时的拍照,恐怕一共要2000美元左右。
  和中国人结婚相同的一点是,美国人的婚礼虽然从教堂开始,但还是以酒席结束。只是,吃饭的餐厅里一般都要有个舞池。这顿婚宴请上个两三百人一点也不稀奇。因为还有一点和中国一样,就是酒席看上去办得越铺张,新婚夫妇也就越“赚钱”。因为在婚礼上每人的餐食标准在10—100美元不等,不过一般30美元就已经可以了,而以现在的行情来看,一对夫妇应邀去参加婚礼,所赠礼金至少要在100美元左右。其间的差价也就是“利润”了。当然,也有送礼物而不送礼金的,那就听天由命了。
  对我来说,要在异乡嫁给一个外国人的最惨痛的一条消息就是,在美国的习俗中这一切的婚礼费用都由女方家负担。
  
  上帝的祝福也有“标价”
  
  在美国结婚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去市政厅或是县郡的办公厅去申请结婚证书。这要比在中国领结婚证容易,不用体检,只需两个人同时出现,并且报上各自的社会保险号码就行了。
  三天后就可以领到结婚证书,不过,此时它并未真正生效,因为还要有第三个人作证或者说是主婚。绝大部分美国人都会选择去教堂请神父主持婚礼,举行这种传统的宗教仪式。因为大多数美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没有得到上帝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第三步就是亲友和宾客们到饭店或餐厅参加庆祝宴会。
  既然美国的物价高中国的物价低,既然未婚夫是个天主教徒要在教堂结婚,既然中国也有教堂也有神父,那何不回中国结婚呢?我听说,我一个初中同学就是在北京的教堂里结的婚。
  说实话,虽然现在对对都照婚纱照,但是真正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还真是不多。不过,想着教堂里那缤纷的彩色玻璃,那绕耳的圣歌,那种神秘又神圣的气氛,还真是挺“时尚”的。于是我的家里人紧急出动,老爸分别考察了北京最有名的三个天主教堂。后来我家人把越洋电话打到美国,还说了一番意见,大意是没见别人这么结婚,别出了洋相才好,还是争取在美国结吧。我心想,那就打听一下美国教堂收多少钱吧。
  我的思路是选最近最方便的地方,于是看中了校园里那个堆在一大片草地上的小教堂。跑去一问,租教堂结婚的价格是675美元。我忙说自己和未婚夫都是本校学生,“还是这价”,又问不在周六周日租,平时结能便宜吗,老美又说了一遍,“还是这价”。
  
  不是婚礼是“祝福礼”
  
  美国可是个多“礼”的国家,从结婚这事上就能看出来。
  比如新娘新郎在婚礼日期的三四个月前就得找好自己的伴娘伴郎。在婚礼的前夕,伴娘、伴郎会为新娘、新郎分别举行一个小型的Party,以庆祝或“哀悼”单身生活的结束。参加Party的每个人都要送一点小小礼物,不过这次聚会的费用是由伴娘或伴郎付的。等到正式的婚礼完成,为了表达对伴娘伴郎的感激,新娘新郎要送礼物给伴娘伴郎。再比如,在租了教堂准备结婚时,参加婚礼仪式的主角及相应配角们要进行至少一次的排练。而这次排练结束后的饭钱,由新郎家付。
  据说在美国神父主持婚礼是不收钱的,但新人们为了表达对神父的感激,可以在礼成之后给神父一点“小费”,比如100—200美元。如果神父不收,就以神父的名义捐给教会。
  其实最有“礼”最讲“礼”的还是教会。打我刚到美国时,就不断有教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给你讲道,邀你星期天去教堂,送你圣经什么的。我的未婚夫家一直是非常传统的天主教徒,最近我听说,一个信教一个不信教的两个人在教堂里举行的那种仪式不叫“婚礼”,而叫“祝福礼”。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有什么麻烦,没好意思问。
  不过,明白不信教的难受,还不是因为这个,而是我得在结婚前抽出时间去教堂上课。上什么,我也不太明白,我推断大概是听听讲经布道一类,以帮助那些不是教徒却偏要嫁给教徒的人了解老公的信仰。这样看来,教会还真是挺负责任的。
  我听说美国神父也分前卫的和保守的,碰上前卫的就好办,碰上呆板教条的就麻烦。只是可怜我一天到晚PHD(博士学位)的课还上不完呢,又加了一门。当时我特想跟未婚夫说,干脆你跟我到中国结个中国婚,行吗?
  (刘敏摘自《好主妇》2002年第1期)
(作者:远 香)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