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寻找希望的路上

  • A+

走在寻找希望的路上
  孩子们在现实中生活得并不快乐,所以他们要在网络中找回虚荣和满足。
  
  1………………
  
  这是一群真切地生活在我们中间的孩子,孩子们有着近乎相似的生活状态:他们年纪轻轻却厌学自闭,多半拒绝和家长沟通;他们朋友很少,不善言辞,而且很少去想想人生目标和自己的未来;他们有的失去理智打骂父母,逼迫父母离婚;更有甚者,他们让善良的亲人亡命于自己的凶器之下,万物悲泣,天理难容……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孩子们在现实中生活得并不快乐,所以他们要在网络中找回虚荣和满足。
  和大家一样,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到那些孩子上网会成瘾到这个程度,也无法想像这个问题会让那么多家庭痛不欲生,严重的甚至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样,这些家庭多半历经过种种“磨难”却还艰难地走在取经的路上。他们常问:“有谁能够告诉我一个奏效的办法让这孩子别再迷恋网络?”显然,青少年上网成瘾这个群体性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据中国互联网中心2004年7月发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中国大陆的网民数已达8700万,18岁以下的网民占17.3%。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针对青少年上网是否成瘾的问题,展开了一项《电子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问题》课题调研,取得的一系列数字令人始料不及。北京市9个区600多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玩电子游戏的占88%,玩网络游戏的占24%,每天玩游戏3—6小时的占23.3%,大于6小时的占2.7%。玩游戏一次最长持续时间7—10小时的占13.3%,经历过昼夜连续(超过20小时)玩网上游戏的学生达7%。
  问卷参照国际上普遍使用的IAD(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简称)测评方法,对被调查的中学生测评结果表明,已达到网络成瘾标准的未成年人占到14.8%。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高达13.65万人,而两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远远不止这些。
  “IAD患者最主要的表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难以自拔。”我们不禁会问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会如此之多?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在另一个故事中寻找答案。
  
  2………………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陶宏开教授,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
  2004年5月初,《武汉晚报》头条发表了一位母亲写给报社的求助信,标题为:《谁能帮我救救女儿》。在这封信中,母亲讲述了女儿吴穹如何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迷恋网络,再到与家人产生距离、学习一落千丈的经历。三天后,该报刊登出另一篇报道,在一位名叫陶宏开的教授帮助下,女孩成功地戒除了网瘾。家长们都琢磨不透陶教授的语言中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网瘾已经很深的吴穹又重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吴穹作为被陶教授“挽救”成功的案例已经无法承载节目所需要的“挽救过程”的元素。
  于是,周阳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周阳,21岁,大学二年级,休学,上网成瘾不能自拔。
  周阳是这样表达自己的心理的:“说啥也没用,我现在不想做他们让我做的任何事情……其实打电脑就是逃避现实!”这些话字字冰冷,句句不留情面,这是迷恋网络的孩子普遍都有的想法。看来两辈人之间深深的代沟已经无需言表。
  
  3………………
  
  陶宏开教授家。
  谈话从下午3点40分开始,陶教授用十分钟时间闲聊了他在美国的生活。此时的周阳已经按捺不住地先开了口:
  周:主题就是上网成瘾。
  陶:不不不,我没有说上网成瘾,我并不了解你,说老实话,我不想谈这个问题。
  周:那我是家庭的问题了,我就是家庭的问题了。
  陶:对,家庭的问题,所以你要正视这个问题。
  陶教授当时拒绝了周阳直接切入主题的要求,他这样解释自己的用意:
  孩子成瘾不是因为上网成瘾而上网成瘾,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有过失。要通过开导、启发、沟通让孩子自己说出来,然后再去跟他讲。你看我跟这个孩子的问题,我如果说:“周阳啊,什么时候开始打电脑的?对你有什么好处?”他能接受吗?因为那是本末倒置了,他这个上网成瘾是很多因素的一个结果,你要把根先挖出来……
  陶教授使用的手段是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他长时间从事素质教育研究的经验总结。
  20年前,陶宏开曾经应密歇根大学的邀请赴美国做访问学者,后来他在纽约定居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在他所接触的孩子中,因为家庭存在各种问题而导致孩子以网络做伴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很多孩子说他们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是因为父母来来回回只有那么几句话,而且出口多是高高在上的姿态,非训斥即教导。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说他们已经听怕了家长的训斥,他们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大人,而且觉得比父母更有思想,按照父母的话去做只能变成被同学嗤笑、在同龄人中失去阵地的异类。长此以往,父母便在孩子面前丧失了权威和信任,他们越来越在乎同伴的闲言碎语,而不是父母所谓的好言相劝。
  陶教授与周阳的谈话很平静地进行了四个小时。在这四个小时里,我们可以看出周阳的心态有一个从不情愿接受开导到乐于跟教授沟通的过程。言谈之间陶教授对周阳有批评、有表扬,心理拿捏得张弛有度。按照他的谈话方法,家长们和孩子的交流应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应该解决孩子对家长的态度问题。要让他们认可家长,并愿意把父母当成朋友看待,而不是当做训斥者,这就需要家长改变以前的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如果你的家里有孩子迷恋网络,那么作为家长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仔细想想看,你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过注意家长的权威,你会不会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跟他说话?你是不是对他平时的种种表现指责多于表扬?
  在许多家长心里总有个打不开的结,即便是自己说错了做错了的事情,他们也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惟恐有损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他们不知道,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在孩子面前承认有错,会给孩子们树立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可信的形象,让他们觉得父母真的是自己的榜样。
  第二个步骤,要让孩子改变对父母的态度。这个过程是双向的,要有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和相互尊重的心态,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孩子。家长不能不加判断地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和欲望,在给孩子们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陶教授一直主张父母应该在精神上多和孩子沟通往来,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造出温馨的氛围。用言语和行动的爱来感动孩子,而不是让家里到处落满仇恨的灰尘。这种说法也许会让父母感到很委屈,自己已经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到头来还被指责缺乏爱的交流?其实,爱与溺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爱,意味着理解和尊重;而溺爱,则是过分的爱护,效果几乎与放纵等同。
  第三个步骤就是要解决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让他们明白既然懂得爱父母的话,那回报父母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生活状态,努力学习上进。
  这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还不甚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他们并不知道无处不在的竞争会让他一不留神便丢掉饭碗,每一个靠能力和本事吃饭的人都能感受到肩头上沉重的压力。
  《狼图腾》中说——在残酷的草原上,有残缺之美的狼耳才可能算是“标准狼耳”。未能身经百战、招摇着两只光洁完美的耳朵而活在世上的狼还算是真正的狼吗?——孩子应该在磨练中成长,紧紧攥在手心里的钻戒你永远欣赏不到它的光芒。
  最后一步,相信你的努力能够让孩子自己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天下并没有恶意的父母,家长们的教育方法可能是错的,但出发点绝对是好的,聪明的孩子不可能否认这一点。总结一下陶教授的方法,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素质教育”。
  
  4………………
  
  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经有一段关于教育的话特别震撼人心:“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先生的这段话跟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情,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老师、家长和社会爱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还记得那句经典的老话吗?——“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里我们借用一下:只要不放弃,总有一次爱的付出能让孩子回到你身边!
  2004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网瘾少年》这期节目。第二天,办公室的电话就成了求助热线。来自全国各地的父母发出了几乎相同的声音:询问陶教授的电话,请求陶教授救救他们的孩子。
  说实话,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局。如果我们的故事让更多的父母意识到还有一种方法自己没有尝试过,自己的孩子还有那么一点希望的话,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但是请记住——解铃还须系铃人,挽救孩子的救星是您自己,而决不是陶宏开教授。
(作者:仲伟宁)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