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耀:铁血奇瑞掌门人

  • A+

曾经有一位机械工业部的老部长在北京长安街上数汽车,发现街上跑的轿车95%以上是外资品牌。民族汽车产业败落如此,令老部长痛心疾首。
  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在安徽芜湖,也无数次地为中国汽车心潮难平,然而大家心中充满的是感动,为一个叫奇瑞的公司。
  没想到在“铁桶一般、完全不可能”的条件下,竟然还有这样一群疯狂的、不服输的中国人,以“不成功就跳长江”的必死决心,顶着强大的外资压力将一个崭新的民族汽车品牌,顽强地扛了起来!
  仅仅5年,奇瑞成了中国的骄傲。今天,奇瑞已经出口到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汽车出口量70%以上,所到之处华侨们总是万分激动。国外的车展上,奇瑞的“东方之子”更是被外商们摆在奔驰、奥迪同一个展厅。这一切都是合资品牌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尹同耀:铁血奇瑞掌门人
  2005年,董事长尹同耀以其杰出贡献被评为“CCTV年度经济人物”。2006年奇瑞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第11位,成为中国所有合资非合资汽车企业中唯一一家进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企业。
  奇瑞无疑已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中国汽车产业不甘沉沦、自主自强的精神符号。
  
  “干不成,我跳长江!”
  
  当尹同耀还在长江边的一所中学上学时——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正在和德国大众谈判是否能引入一条轿车生产线。很快,少年尹同耀背着行囊从安徽巢湖出发去省会,成了合肥某高校汽车制造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德国大众与长春一汽的合资公司也成立了,他成为了其中的一员。12年后的1996年,当他离开合资公司时,已经是一汽“十佳杰出青年”,并以总装车间主任的身份主持生产了中国第一辆奥迪车。那时,在中国市场上,自主品牌轿车还难得一见。
  尹同耀离开一汽,直接去了安徽芜湖,在那里芜湖副市长詹夏来正等待着他去主持一个汽车项目。奇瑞就这样,从尹同耀风尘仆仆的行程中开始了。
  詹说:“总是为外国人做事没有出息。你来,我们做中国人自己的车。”就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尹同耀。没有人比他对这句话体会更深刻了。在外方占品牌和技术主导地位的合资厂干了十多年,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更主要的是,外国人赚够了中国人的钱,却并不在技术上帮助中国,这致使民族汽车产业前景黯淡。
  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方法,在于改变对待命运的态度。尹同耀终于下定决心迎接命运的挑战。他抛妻别子,与几个事先谈定的志同道合的同事,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辞职,到芜湖去,“做中国人自己的车!”
  8个人来到需要从零开始的地方,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惊呆了:除了农田荒滩乱草和几间破败的茅屋,什么都没有!一群人仿佛坠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洪荒中,创业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迈出了第一步。租了农民的旧房子做办公室,开始做技术规划,画图,然后一点点招人,搞培训。”面对过去,尹同耀已经很淡定,仿佛说着别人的事。“起步时太艰难了,没钱,没人,没技术,一切都从无到有,连饭都是自己做。有时真觉得,这是不是开玩笑啊!”
  但梦想在前面,就不会退缩。“最重要的是要有初恋般的激情,在我们企业,这叫‘不服输’!”尹同耀说。
  置之死地而后生。基坑上的第一根柱子很快立起来了,工程进度加快。办公桌不够用了,他们就用设备包装板搭成许多简易办公桌。没钱,不敢去买空调,冬天技术人员的手冻得连画图的笔都拿不稳……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机器仍在日夜轰鸣,工地一天天艰难扩大,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多,厂房骨架渐渐有了雏形。就在这时,尹同耀也渐渐开始对外国工程技术人员不满意了。
  原来,负责设备安装调试的英方人员慢慢悠悠地,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咖啡,中午晒晒太阳,晚上跳舞唱歌,故意拖延时间想让中国人多加钱。实在不行了,再耗下去整个项目都非常危险。而离开外国人行吗?
  1998年11月26日,又一个晚上,熟悉技术情况的尹同耀咬咬牙说:“让外国人走,我们自己干。”詹夏来面无表情,两眼盯着他:“干不成怎么办?”尹同耀将心一横:“干不成,我跳长江!”
  
  “图纸就是你的命!”
  
  奇瑞人最大极限地发扬他们的创业精神,到1999年初,生产线终于安装完毕。这其中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
  要安装设备了,机器要从8个仓库运到发动机厂房。为了不丢掉一颗螺丝钉,在刺骨的寒风里,工人们三五成群地骑着自行车跟在卡车后,看见掉一颗螺丝钉马上捡起来。因为缺一颗,都得用外汇去买。骑着自行车又要看汽车,又要看地面,很不安全。好几次被交警拦住,结果无不感动放行。
  为了完全掌握发动机和生产线技术,一个叫曹玉龙的年轻人肩负着从英国拿回图纸的使命。尹同耀对他说:“这图纸就是你的命!”等了一个月,156斤重的图纸终于拿到,他匆匆赶到机场,却因为超重无论如何不能通过安检。他知道图纸比什么都重要,一狠心把自己给亲人朋友买的所有贵重细软物品连带自己的行李、换洗衣物统统扔在了英国。最后他背着这箱比人还重的图纸,蓬头垢面筋疲力尽地回到了小草房里。
  火灾发生过,他们靠团队的力量扑灭了大火,救出了掉进火海的队友;水灾发生过,一个接一个人在深夜的电闪雷鸣滂沱大雨中,爬上数十米高没有任何防护的厂房顶,去堵爆裂的大洞……
  所有的故事都让人唏嘘不已。他们连死的决,心都敢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1999年4月27日下午两点,生产发动机的所有配件全都到齐了。当夜,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点火成功。1999年5月18日,奇瑞正式宣布发动机点火成功。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得抱头痛哭。为了这一刻,他们艰苦奋斗了3年。
  接着尹同耀开始四处招揽可以一起来实现梦想的人。他任奇瑞副总多年,总经理职位一直空着,他常对“海龟”说:“你回来,领导我。”尹同耀招兵买马更善于“杀熟”,杀同学、同乡、老同事:“来帮帮我吧。”又熟又在海外的,他就用激将法骂,“民族汽车这样危急,你不回来你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爹娘吗?!”
  就这样,随着国内大汽车集团合资后纷纷停止自主研发项目,大量爱国家又深感“无用武之地”的英雄们被尹同耀招至帐下。
  有了发动机有了人才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整个协作制造系统同时配合。
  路在一步一步走,但前面有更大的困难:缺钱、缺人、缺经验、缺技术、缺配套商,更缺用户。为了让车下线,尹同耀带着自己的人才四处寻找配套商,“我们那时候叫‘磕头买’、‘磕头卖’,完全是在求爷爷告奶奶,就差真的磕头了。但是没人愿意提供零部件,因为没有人愿意为初出茅庐弱小无比的奇瑞投资开模具。他们认为奇瑞不能成功,哪怕投入一分钱,也是打水漂。”
  流过汗,流过泪,努力过,坚持过,不放弃,向前走。总会有人看好奇瑞的理想和精神,总会有人愿意给奇瑞配套和奇瑞一起成长,终于有了第一家,然后有了第二家,第三家……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风云轿车驶下生产线。3个月,造就一座现代化轿车工厂,这是世界汽车史上的奇迹!
  随着奇瑞的出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汽车高价神话的坚冰被打破了。奇瑞的出现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一道标志性的分水岭,从此中低价位的车大量进入市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攻:而不是防守反击”
  
  2005年,奇瑞销量18.9万辆,2006年销130.5万辆,紧随上海通用、南北两个大众之后,稳居中国乘用车四强,并成为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第一个年销售量超过30万辆的自主汽车,而在2007年销量将达到39.3万辆。
  2007年7月4日,奇瑞与美国克莱斯勒签订协议,用奇瑞的技术生产美国车。中国人终于开始改变外国人掌控汽车核心技术的游戏规则。到2007年8月,奇瑞完成了自己的第100万辆,仅用93个月就完成了欧美及日韩汽车数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发展之路。中国人不仅打破了神话,并开始制造神话。
  工程师出身、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尹同耀喜欢穿工作服,他的交谈同样也不加修饰,坦荡直白。“奇瑞一定要做一个进攻型企业。我非常希望先进攻,而不是防守反击,要不就不干,要干就拼命往前冲。”因为不上量就没前途,“不疯狂,就死亡!”
  即使是这样的努力,仍然无法消除尹同耀的危机感,他认为:“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在‘走’,而我们只有‘跑’才能追得上!骄傲和懈怠是奇瑞今天面临的危险。就像一辆汽车开到了18O公里的时速,你才知道它哪里松动,哪里在响。盛誉之下,要清醒地感受奇瑞还存在很多短板。汽车的产业链很长,只有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努力拼搏,我们中国才能制造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汽车。”在尹同耀眼里,奇瑞的成长只是一场马拉松的开始。
(作者:白 勇 王方剑)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