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大池塘

  • A+

那是一档精彩的电视节目,一家国内有名的汽车工业企业与电视台合办的一场现场直播的招聘会—高薪招聘部门营销主管。担任评委的是来自这家企业的高管。
  最后一轮,评委首先问了三位应聘者同一个问题。“你们都是所属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你们上有老总,下有部属,请告诉我们,在离职书上你们是如何写离职理由的?”
  1号应聘者称自己多年来努力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回报,缺少满足感;3号抒发了自己为了个人前途而勇往直前的决心;轮到2号回答时,他不慌不忙地说,“我还没有辞职。”
  评委感到有些意外,“你来应聘,公司老总和同事知道吗?”2号答道:“他们都支持我来尝试,并会观看本次招聘节目。”评委继续问:“假如你要离职,你该怎么填写离职理由,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2号答道:“我要进这家企业。”评委们点点头,对目标明确,拥有良好人缘基础的2号表示满意。
  接下来,又请节目主持人出了准备好的另一道题。
  “你喜欢做小池塘里的大鱼,还是做大池塘里的小鱼?请说明原因。”
  1号、2号迅速回答,愿做小池塘的大鱼,因为小池塘里大鱼能够有机会在较高的职位上得到更多的锻炼;而大池塘的小鱼则因为鱼的群体大,人才竞争惨烈,获得晋升的几率很小。3号也脱口而出,愿做大池塘里的小鱼,因为大池塘的环境更能挑战人,可以向优秀的人才学到更多本领。
  主持人立即对3号发问,“请问你连小池塘的大鱼都不愿做,你有什么资格进入大池塘呢?”
  尖锐的言辞让3号立即哑口无言。
  主持人接着向1号、2号发起进攻。“请1号、2号注意,这里是现场直播,你们的领导与同事都可能在观看这档节目,所以必须真诚地回答,你们现在应聘的这家有名的汽车工业企业与你们原来的企业相比是小池塘,还是大池塘?”
  这是一个极难解答的问题,不管回答小或大,都将遭遇评委老师预先设定的陷阱。1号想,如果回答是小池塘,不但自贬身价,还会让来自这家企业的评委老师难堪,自然难以获得评委的青睐。于是,为了表现自己敏锐的思维,1号抢先答道:“我们应聘的这家企业,当然是大—池—塘。”刚一出口,便觉得自己失言。主持人立即抓住1号的话柄反驳道:“可是,你刚刚选择做小池塘里的大鱼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1号被驳得面红耳赤,嘴唇嚅动了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这时,评委和现场观众的目光全都射向2号。都想看看深得评委们好评的2号如何解题。灯光下,2号很快镇定下来。他延用1号的答案。“是的,我们应聘的这家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与科技含量,与我尚在服务的企业相比,它确实是‘大池塘’。但是—”
  “但是什么?”主持人步步紧逼,不给人片刻喘息的机会。
  现场所有的人都为2号即将作出的回答绷紧了神经,不少人认为他会像前两位一样出丑。但见2号临危不乱,回答道:“但是—与国际名牌相比,目前它还只是个‘小池塘’,我希望我有机会能与同仁们一道,将这个‘小池塘’做大做强,使‘小池塘’有一天能变成‘大池塘’,使这家企业走出去,从中国走向世界。” 2号精辟的言辞淹没在热烈的掌声中。他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应聘的这家企业给予了中肯的评价。既保全自己原公司的形象,又给足了评委们面子,同时也渗进了自己的主观愿望,表达了自己宏伟的抱负、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评委最后评判的结果可想而知。
  作为池塘中的鱼,我们可能永远难以预料未来会遇到何种困难,但如果想战胜竞争对手,在自己心仪的池塘中自由地游弋,除了学会游泳的基础本领外,更关键的是拥有看问题的锐利眼光,想问题的思想高度和应对问题的思辨能力。
  (李丽摘自新浪博客,张弘图)
(作者:朱慧彬)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