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地带等

  • A+

中间地带——周国平
  从生命的观点看,现代人的生活有两个弊病。
  一方面,文明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优裕的物质条件,远超出维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复杂,离生命在自然界的本来状态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优裕的物质条件也使我们容易沉湎于安逸,丧失面对巨大危险的勇气和坚强,在精神上变得平庸。
  我们的生命远离两个方向上的极限状态,向下没有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向上没有挑战危险的爆发力,躲在舒适安全的中间地带,其感觉日趋麻木。
  
  心灵的简报——丹崖
  我看过二战时期的两幅照片。
  第一张是,一位小男孩穿着露脚趾的鞋子,破旧的裤子,帽檐上还烂了边儿,他怀里紧紧抱着一捆报纸,在高声叫卖。报纸上,报道着卫国军在前线战败的消息,头版附着阵亡人员名单。
  照片信息栏里写着:这个以叫卖消息为生的男孩,还不知道他的父亲也在阵亡名单里。
  第二张是,同一个男孩,同样的地点。男孩手里依然拿着报纸在叫卖。男孩胸前戴着白色的花,显然,他已经知道父亲阵亡的消息了。然而,他的目光炯炯有神,挥舞报纸的手势充满了坚定……
  照片的信息栏里写着: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是来自生活的消息。
  应该说,这是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和孩子的眼神一样深邃隽永。两幅照片,像两首生活的哲理诗,阐释着悠远的人生意义。
  生活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将要发生什么,但是,这对于一面时钟来说,丝毫不影响秒针坚定转动的脚步,它还需要不停地向前走,没有乱了步子。
  人生是一张常规性的报纸,而不是一张剪报,有我们爱看的消息,也有我们不感兴趣,甚至不希望看到的消息。
  退一步说,就算人生是一张剪报,也不能尽拣我们爱看的消息登载。我们做自己的主编,在心里给自己办一份报纸,那里登载着生命的全部阳光和快乐。
  
  哈尼族人捕蜂的启示——睿雪
  在中国云南的无量山脉和哀牢山脉,哈尼族人经过迁徙跋涉,把自己的家园安置在了这里。高山上的湿气很重,哈尼族人喜欢喝酒驱寒,而他们最经常用来泡酒的便是野蜂。据说,野蜂酒还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风湿。所以,野蜂就成为哈尼族人不可或缺的食物。
  野蜂生长在野外,其毒性较强,人若同时被二三十只野蜂叮咬,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那么,哈尼族人是怎么轻而易举地将大量野蜂捉来泡酒的呢?
  并非所有的哈尼族人都敢去捕捉野蜂,只有养蜂人才有这种技术。而养蜂人的技术在于,通过一只或者几只野蜂,找到野蜂的窝点,然后连窝端回家里养着。变成家养的蜂之后,野蜂便不会轻易蜇人。这样,才有源源不断的野蜂用来食用。
  所以,找到蜂窝是关键。养蜂人会先准备几样东西:木棍、蜻蜓、羽毛。野蜂喜欢吃栗树分泌出来的汁液,于是养蜂人就爬到栗树上,把绑有蜻蜓诱饵的木棍支在某个树权中,等待前来觅食的野蜂。
  当野蜂上钩专心吃蜻蜓的时候,养蜂人就轻轻地把白色羽毛系在它的腹节上。成功后,养蜂人就开始追踪它们的飞行路线。如果野蜂觅食的地方距离蜂窝很远,养蜂人往往还需要一两个人帮忙。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山头,分段观察追踪。有时候失去了追踪的方向,养蜂人就会在失去方向的地方再捕捉野蜂,绑上羽毛后继续追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养蜂人得到经验:去同一个地方觅食的野蜂群一定都走同一条路线。
  靠着这样的追踪,养蜂人很快就找到一处又一处的野蜂窝。
  哈尼族人捕蜂的方法朴素而行之有效,它启示我们,只要掌握好事物的规律,想做的事情便水到渠成。
(作者:周国平等)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