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硝烟中的战地玫瑰

  • A+

“战地玫瑰”——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在全球瞩目的伊拉克战场上,是第一个进入战地的华人女记者,并在纷飞的炮火中为世人作实况报道;之后,在北京抗击SARS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再次看见了她的身影……不管是否危险,哪里有新闻,哪里有重大事件发生,哪里就有闾丘露薇。
  
  在父亲讲的小人书故事里长大
  
  今年35岁的闾丘露薇,出生于上海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闾丘志毅是位复员军人。露薇4岁那年,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母亲独自一人到深圳特区闯世界,一去十多年没有音信。
  后经朋友介绍,闾丘志毅和郊县一个妇女重新组建家庭,继母对露薇非常关心。一家人过得非常融洽,每当走在大街上,别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们一家四口。
  孩提时,露薇特别喜爱看小人书。那时父亲的工资不多,拿不出更多的钱买书,露薇只能把家里的《西游记》、《红灯记》、《沙家浜》之类的小人书翻了又翻,每天晚上还要父亲给她讲小人书里的故事,然后再由她转述给小朋友们听。别的小孩可能都是在母亲唱的摇篮曲中长大,而露薇却是在父亲讲的小人书故事里长大的。
  露薇是在市区上的小学,大部分时间住在爷爷奶奶家,父亲只在每个星期六把她接回郊区自己家,星期天再把她送回市区爷爷奶奶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露薇很早就学会了照顾自己,到了中学时上住宿学校,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显得比别的同学都强,还经常热心地帮助和照顾其他同学。父亲鼓励和支持露薇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上中学期间她参加了《青年报》组织的小记者团,采写了不少文章。父亲经常给她指出不足之处,为她后来从事记者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如愿考取复旦大学
  
  露薇10岁那年,因感到自己和别的同学不大一样就去问奶奶。奶奶也不知道露薇的母亲去了哪里,只告诉她妈妈以前住在浦东。小露薇问到地址后,偷偷一人跑到浦东去找,但那儿的房子里早已住了别人。
  一个星期六,在父亲闾丘志毅从郊县赶去市区接她时,她就把自己找母亲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于是也把自己与露薇妈妈离异的事告诉了女儿,希望她能理解自己,不要因此影响学习。小露薇当时对父亲提出的要求是:“如果以后母亲来找我,一定要告诉我,我很想见她!”闾丘志毅爽快地答应了。
  露薇上高二那年,有一天,失去联系达14年之久的露薇的母亲突然打来了电话。闾丘志毅于是带上女儿来到她外婆家去看她的母亲。刚见到母亲时,露薇不敢相认,毕竟从4岁开始,母亲在她的脑海里一直非常模糊。原来,露薇的母亲当年到了深圳后,做起了服装生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露薇重新接受了母亲,暑假时甚至还跟母亲去了深圳,帮母亲做做生意。
  1988年5月,母亲要露薇去考托福,说是考取后由她出钱供露薇去国外读书。露薇听后学习很用功,托福考了550分,但没拿到奖学金。等到美国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寄来时,露薇母亲却没法拿出那么多钱供女儿去到国外读书了。父亲得知情况后,马上要女儿还是抓紧时间复习迎接高考。
  露薇在高考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复旦大学,只因复旦大学的早期校长陈望道是露薇家的远房亲戚,小时候奶奶曾带露薇到他家走过亲戚,当年陈校长家里的学习和文化氛围,都在露薇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时,露薇的母亲打算带女儿去深圳,临走,她对闾丘志毅说:“女儿要是考上了复旦就回来读书,否则就跟我到深圳做生意,其他大学一概不读。”
  幸好,露薇如愿考取了复旦大学。
  
  按自己的意愿走人生之路
  
  1992年露薇大学毕业后,有幸进了一家国际外运公司实习,3个月过后,公司领导希望她留在该公司工作。能进这样的跨国公司,是许多面临毕业的同学梦寐以求的事,而此时露薇的一位已到深圳工作的同学则劝她外出闯一闯,露薇一时拿不定主意:留在上海进大公司,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将是平平稳稳的;而深圳则也是许多青年的向往之地,那里充满着吸引力。
  回到家中,露薇把自己的心事说给父亲听。闾丘志毅听出女儿很希望到深圳去闯一番事业,可他也担心,女儿去了深圳会跟着她母亲而不再回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还是决定放手让女儿去闯了。
  到深圳后,凭着良好的外语水平,露薇很快应聘到富林大酒店做大堂经理。不久,她又跳槽进入了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母亲开始为露薇介绍男朋友,是个公司大老板的儿子。在约好见面的那天,大老板的儿子带着他的一个要好的香港朋友一起来了。经过这次会面,露薇没有和大老板的儿子交朋友,却爱上了和他一起来的那个香港朋友——露薇认为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职员,但人品很好。
  1994年,露薇和男友结婚,半年后移居到香港。就在露薇到港的第三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家电视台的招聘启事,要求能流利地说普通话和英语,于是她去应聘,结果很快被录用了。
  1997年,在香港回归前一个月,露薇又应聘到刚刚成立的凤凰卫视,当了一名记者和经贸周报节目的主持人。
  进入凤凰卫视,露薇有幸参加采访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准确的新闻视角和采访风格同时受到电视观众的喜欢和台领导的认可。
  凭借实力,每遇重大事件,台领导都会安排露薇前去采访:克林顿访华、江主席访美、2001年上海APEC会议等,都留有她的身影。
  
  未雨绸缪访战争
  
  很多人说闾丘露薇是因为采访伊拉克战争才真正出名的,可是很少人知道她为此所做的准备。这次为了去巴格达采访,闾丘露薇不断游说上司,并且为了做到随时能够出发,她趁着两会期间在北京采访,就拿到了中东各国的签证。所以当战争爆发,其他记者在为拿不到签证而头疼时,她已经开始在中东履行自己的职责了。
  闾丘也谈到了自己拿到伊拉克签证的故事:
  “趁着两会期间,我在北京向伊拉克大使馆申请签证。第一次去的时候心里颇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里的工作人员。接待我的是伊拉克驻北京大使馆的领事,看上去非常友善,但就是不愿意给我申请表,让我第二天再说。
  “第二天我又找上门,看到我的诚心,总算有所进展。他很关心我对战争的看法,对美国的看法。我告诉他,我是一名记者,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才能客观公正地报道,如果他希望中国的观众能真正了解伊拉克的事情,就应该让我们到巴格达去看看。也许是我的诚意打动了他,他让我第三天去填表。
  “第三天我打电话,却得知领事生病没上班,虽然心里很着急,但在电话里还是不能流露出不耐烦,问候了领事后约好明天再见。
  “接下来的第三次见面他把表格拿了出来,我也知道自己的签证基本上成功了。他说: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我说,如果你给我签证,那么你能天天在电视上看到我。”
  在采访战争的时候才能知道死神距离自己有多远,可是为了能给观众带来及时真实的新闻报道,闾丘露薇毅然坚守在炮火纷飞的巴格达。
  其实战争是无情的,闾丘露薇也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时来到新闻中心,站在二楼的平台可以看到远处被炸的伊拉克电视台冒出的浓烟,伴随着不时传来的轰炸声。我和同行正在谈论这些天的感受,忽然从头顶传来了一阵呼啸声。我们只是对望了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马上冲出了工作棚,想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我还没找到方向的时候,一声巨响,我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停顿了好几秒。等我回过神来,赶紧和摄影师一起找爆炸的地方,才发现,爆炸点就在距离我们两三百米的地方——过后才知道,那是伊拉克电视台的一个演播室。”
  可是闾丘露薇没有退缩,这朵战地玫瑰一直绽放在战争的最前沿。
  
  坦陈成功与成名
  
  “我知道很多人把我看成是成功的人,但是我觉得不是。在我的眼里,成功的人是能够在一个领域具有权威性,但是我还没有。我所听到的都是说:‘你真是太勇敢了。’我不否认,但是我知道,如果只是让别人看到我的勇气,而不是我做的新闻本身的内容和影响力,那我就不算成功。
  “在俄罗斯的时候,一个朋友对我说,闾丘,你需要提高自己,因为如果人们谈到你的时候,总是说这个女孩子非常勇敢,非常敬业,这是不够的。我希望有一天别人会说,因为在这个问题上闾丘是这么讲的。我非常感谢这个朋友,真心地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如果要取得成功,我想光是自己有学问,或者工作非常努力,并不足够。成功是需要机会的,而且要抓住机会。像我和严力耕一起主持财经节目,就是大老板刘长乐提议让我试一试,如果老板给你机会,那就需要自己平时有好的表现,而且这种好的表现要有连续性。对我自己来说,从来没有刻意地想去表现自己,只是觉得,既然自己在做这份工作,那就要做好。我第一次出差是到北京采访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当时也觉得很突然,不过我知道,身为管理层,当交代一份任务给手下的时候,总是会优先考虑那些风险系数小的人。而我虽然并不是最好的,可能在任何领域都当不了第一,但是我的各种能力都可能在平均水平之上,这样我的综合能力就比别人强。
  “成名和成功不一样,我承认自己是成名了,虽然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成名的好处就是我去约采访对象的时候成功的机会高了很多。对于当记者的我,这是最重要的。不过成名会让自己成为公众人物,私事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就是成名的代价。我希望我的成名是因为别人认同我在工作上的努力,在这个行业上的付出。
  “人都是健忘的,所以不能把成名太当回事,名气有的时候真的就像过眼云烟。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让人关注的人和事出现,所以我告诫自己,不要太认真,别人留意的时候,就享受一下出名带来的好处;别人不再留意自己,那还是继续过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工作。对于我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名气。”
(作者:阿 平 曹亚旗 王肇辉)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