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地心,我们会看到什么

  • A+

好莱坞拍摄的《地心游记》一片中将恐龙、巨大的水虎鱼和食人植物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比儒勒·凡尔纳引人入胜的原著还要精彩。但如果我们真的有机会深入地心,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想象的地心之旅
  
  如果我们真有这样的机会深入地心,那将是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我们的向导、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教授大卫·史蒂文森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欣赏我们脚下地层奇观的方法。
  他设想在地壳上打开一个大裂缝(比如用一枚核弹炸开地壳),然后将一个探测器放入其中,并将数千吨熔化的铁放到裂缝内,利用铁水在岩石间打开一条通路,帮助探测器沉到地心。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周时间。史蒂文森建议使用的探测器将非常小,大约和一个柚子差不多大,但是将来有一天人们或许研发出可以使用相同技术的载人交通工具。
  这个设想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是130多年前儒勒·凡尔纳所写的《从地球到月球》和《海底两万里》中的太空旅行和海底旅行又何尝不是如此,但登月和海底旅行已经变成了现实。
  我们第一站遇到的东西会让你想到惊悚片:在大约60英尺的深处,我们发现30种奇怪的爬虫动物,隐藏在地球深处这个漆黑的环境中。在这种潮湿漆黑的洞穴中繁衍生息的生物包括盲蜘蛛、水蝎子和水蛭。无数年前与地面的同类断绝联系后,它们显然已经依靠地下水产生的硫化氢和沼气幸存下来。这些动物的怪异程度与儒勒·凡尔纳的描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海底继续钻探
  
  我们继续下沉,谁知道还会有什么奇遇?不过,我们至少会遇到这些生命形式,因为科学家已经在罗马尼亚的莫维勒洞穴中发现过类似的动物,这个洞穴与世隔绝的时间已经超过550万年。但是1986年建筑工人偶然将它挖出时,生物学家在这个洞里发现了奇怪的地下生命。
  然而,如果我们继续向地心前进,我们会遇到人类已知的生命形式可以生存的最深栖息地。2008年年初,科学家在加拿大海底1.11亿年前的沉积物内发现了这些被称作古生菌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生活的淤泥的温度高达100摄氏度,它们在水达到沸点的高温下生存的能力,表明在其他行星的极端环境下发现类似生命形式也是有可能的。
  下沉到7.4英里处,也就是到达世界上最深的人造洞穴的深度。这个人造洞穴位于俄罗斯北部科拉半岛。冷战时期,苏联决心在前往地心和月球方面超过美国人。世界上最大的地上凿孔—科拉超深钻从1970年开始挖掘,直到1989年才结束。
  俄罗斯人停止挖掘工作主要是因为:这个深度的岩石非常热,钻头的压力导致岩石熔化,好不容易钻出的洞会重新封上。科拉超深钻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但是他们其实仅挖穿了地壳的三分之一,还需要再继续挖掘才能真正到达地心。
  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综合海洋钻探计划”打算向地心方向钻得更深。由于位于海底的地球外层(或称地壳)通常最薄,日本的一个科学家小组计划在太平洋洋底钻孔,这里的地壳厚度仅为6英里。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就能穿透地壳,进入地球第二层(或称地幔)。
  
  地幔:仍可能有生命
  
  地幔是我们地心之旅的下一站。研究显示,地幔厚1800英里,占地球总容积的70%,由凝固上层和熔化物下层组成,凝固上层漂浮在熔化物下层之上,下层的熔化物有时也会跑到地球表面,这就是火山爆发中的炽热熔岩。和炉火上慢炖的汤一样,这一地下流体层的流动和振荡非常缓慢。这一过程会导致地球表面的板块移动并彼此摩擦。板块移动的速度和指甲生长的速度相当,只是它们的缓慢变化会造成灾难性的地震。
  计划钻入地幔的这个日本科研小组相信,可以在地幔中找到生命的证据,虽然地幔与地壳分界处的温度高达400摄氏度,而且继续钻下去的话,温度会很快升高到1000摄氏度。他们相信地幔存在生命是因为他们发现,上层地幔的岩石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了生命存在必需的化合物。位于东京附近地球深度探测中心的平良朝彦教授负责这项钻探任务,他称,这些反应可能会生成最早的生命形式。
  诸如此类的生命形式要生存就必须有水。儒勒·凡尔纳曾在书中描述地下存在大片海洋—他再次惊人地接近真理。科学家们发现中国版图之下800英里处是一片汪洋,大小相当于北冰洋。地下海水的存在被认为是地壳移动引起原始太平洋海底带水岩石迅速插入地幔所致。
  地下海洋冰冷且移动极其缓慢,以致水分都不会蒸发掉,水蒸气升至地壳会凝固落回。于是,海水就被锁在岩石中,而不是形成连续而流动的水体。和科学家在纽芬兰岛发现的一样,地下海洋很可能支持极其原始的生命形式。所以,到这个时候,我们的运输舱已经将形成高级生物的地层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地心:温度高达7000摄氏度
  
  当我们到达地幔底部时,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压力是地表的100多万倍。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卫·布斯博士说:“儒勒·凡尔纳将地球内部描绘为充满巨大的洞穴和通道,但实际情况是没有任何人类已知的矿物质能够经受住这样的环境条件和提供给我们可以生存的洞穴。”
  然后,当我们从地幔向地球下一层—地核移动时,最好待在我们的运输舱里,地核的外核从大约1800英里的深处开始,厚约1300英里。外核主要由液态铁组成,对我们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球旋转时,液态铁流动并旋转,产生地球磁场,我们这才有了罗盘上的南、北、西、东。这反过来作为一道保护屏障,为我们挡开太阳发出的危险射线。
  到达大约3000英里深的外核底部,我们终于接近了与地球内核的分界线—一个在其边界6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燃烧的铁球。这种热能很大一部分要追溯到45亿年前地球由一大块旋转气体和尘埃组成时,碰撞微粒和放射性衰退产生的摩擦力的结合帮助产生了现今还在燃烧的火。在这样的温度下,金属一般会被熔化,但这里的压力如此大—将近大气压力的400万倍,以致普遍认为是它将内核铸成了一个固态的铁球。
  再向深处约700英里,我们就来到了最后的目的地:地球中心。在这个地方,地心引力把处于失重状态的我们向四面八方拉。不幸的是,现在最实际的问题超过了所有喜悦,我们必须考虑究竟如何回家。在地心这里,温度高达7000摄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另外,我们尽可能地在这里多逗留些时间,因为在这里看到的东西不可能永远保持这个样子。原因是,地球正在逐渐冷却。有一天,炽热的地核可能会凝固,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冰冷的像月球一样死寂的星球。
  这是一种令人害怕的想法,但现在还不必惊慌。科学家们估计这种冷却以每10亿年100摄氏度的速度发生。因此,将来有一天,科技发达了,我们仍可能有时间买票,踏上这趟4000英里长的生命之旅。
  (于智摘自《科学大观园》
  2009年4月上半月刊)
(作者:意 铭)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