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法则等3则

  • A+

帕金森法则
  □文/[美]蒂莫西·费里斯
  
  帕金森法则认为,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与所分配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就是不断迫近的最终时限的魔力。如果给你24小时去完成一项任务,时间的压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执行,别无选择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同样的任务,如果给你一周去完成,它就换来了小题大做的6天。如果给你两个月的时间,但愿不要这样,它就变成了一场精神磨难。因为精力更高度集中,短时限内做出的最终产品通常不比长时限内做出来的差,甚至质量更高。
  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增加成效有两种顺序互相颠倒的办法:
  1.只做重要的事情,以减少工作时间(80/20法则)。
  2.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帕金森法则)。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两个一起用:确定几件影响收入的重要事情,用非常短和清楚的时限来计划它们。
  (王文苑摘自《每周工作4小时》, 湖南文艺出版社)
  
  4等于3,你相信吗?
  □文/朱慧彬
  
  我所在的企业拥有10多名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专科生,可谓各部门皆人才济济。每名总监的月薪都不下两万元,人工成本自然相当高。可是令老总头疼的是,实力雄厚的开发部这个龙头却怎么也雄不起来,在近年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
  一日,我咨询一位做了10年成本管理的朋友:“你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问题出在哪儿呢?”
  他笑而不答,忽然问我:“4=3,你相信吗?”
  稍有数学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于是我大力摇头,一口咬定,“不信!”
  朋友笑了笑,拿出笔解析给我看。
  已知3和4,求证4=3。
  证明:假设A+B=C,那么,
  (4A-3A)+(4B-3B)=4C-3C;
  整理方程式,4A+4B-4C=3A+3B-3C;
  提取公因式,4(A+B-C)=3(A+B-C)
  去掉同类项,4=3。
  什么?!我顿时蒙了。
  我悟到,如果把A和B看为成就一项事业所需的人才成本基数,3和4看为企业配比的人才量,那么C就好比总收益。通常我们以为拥有的人才越多,效益指数就会越高,但当人才朝着不同方向运动时,也就是目标不一致时,就如同“去掉了同类项”,我们得到的收益可能就是0,甚至是负数,而3和4就会变得毫无意义。问题的关键是,投了巨大的成本,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我们最终发现,所有的努力徒劳无功,甚至陷入成本黑洞时,我们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像不相信在一定条件下“4=3”一样。
  (黎义全摘自2008年12月23日
  《广州日报》)
  
  
  电话本里的人脉资源
  □文/韩天才
  
  在现代社会,人脉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从一个人的电话本,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人到底混得如何。
  一个在报社跑广告的朋友,广告业务欣欣向荣,平时朋友相聚吃饭,基本上都是他埋单。而他的电话本上面,储存的全是本地各个机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本城名流政要的号码。因为人太多,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注明了单位和职务。拥有如此高端人际关系的他,想不发达都难。
  一位做公务员的同学,进机关不到3年,就解决了副科,听说马上要提正科了。在我们那个小地方,混到正科,正常的速度八到十年。他的电话本里号码不多,大多是领导或领导身边的人。比如司机啦、秘书啦,再有就是要害部门的中层干部。拥有如此接近核心层的人际资源,想不升迁都难。
  我又翻翻自己的电话本,里面杂七杂八,三教九流,甚至有许多我根本记不起是谁,拥有如此平庸的人际,看来想混出个名堂,是不大可能了。
  想想孔子说的那句“勿友不如己者”,但从电话本来看,这确实是一句把脚趾头踢得鲜血直流后,才能体会出来的一句大实话。
  (徐光汉摘自《深圳青年》
  2009年第1期)
(作者:[美]蒂莫西·费里斯等)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