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与草莓

  • A+

从4月份芦笋上市之日起,到6月的某一天(年年不同)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的芦笋下市之日为止,几乎每家德国人都至少要吃上一次芦笋,好像那是天下的珍奇美味。其实这芦笋只是一种普通的蔬菜,西班牙或希腊产的新鲜芦笋,在德国普通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卖,至于中国来的瓶装芦笋更是屡见不鲜。可尽管如此,德国人仍是心甘情愿地在本国芦笋上市期间,花三至四倍的价钱去购买德国的芦笋。
  还有德国的草莓,每年上市的时候也都会插有一个充满自豪的标签:“德国草莓”,并标有一个较一般外国草莓昂贵许多的价格。可德国本地的草莓总是会被首先抢购一空。问德国人,为何如此偏爱自己的草莓,那回答千奇百怪。
  可是没有哪个德国人会说,他这么做是出于爱国。德国人由于两次大战的原因,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可能是世界上最少的,好像一谈爱国就有了种族主义嫌疑。当代的德国是全球化的推动国之一,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有着决定性的贡献。但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使得外国的廉价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德国市场,威胁了本国的农业生产。对于这些问题,德国政府绞尽脑汁商谈对策。而德国的普通民众则自发地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民族经济。我丈夫是德国人,他买一根黄瓜也要看一看是哪儿产的。同样的新鲜黄瓜,荷兰产的有时就比德国产的要便宜一半,但他总会挑那根德国产的贵黄瓜。
  我在国内的高中同学新近在北京买了房子,装修花了不少钱。他打电话来说,他用的都是国外“最好”的材料。没想到在中国经济腾飞的今天,国人仍以用洋货为时髦,认为那是档次和身份的标志。
  其实全球化、一体化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农业,我们现在每年都要进口一定份额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以低廉的价格迅速涌入中国市场,冲击了我们本国农业生产,使几百万农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外国农产品之所以能有便宜的价格,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力的差异。在中国的大部分农村,机械化的程度还很低。在德国,一个仅有5个劳力的农民之家便能够经营有着三四百头牛、上百头猪的农庄,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低下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二是农业补助。很多西方国家为了支持自己的农业生产,每年都给农民一定的补助金,出口时会给出口补贴,以便压低农产品价格,提高竞争力。我们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那么,怎么才能保护自己的农业生产,保护自己农民的生存呢?
  不久前,中南美洲好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抗议外国农产品在自己国家的倾销,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缩减甚至取消其农业补助。这次抗议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却令不少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德国媒体称赞说,拉美国家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是自信心增强的一种表现。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讲,在这个时候,多需要一点德国人买芦笋和草莓的精神!
  (董平摘自《杂文月刊》2006年10月上半月刊)
(作者:[德]林中洋)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